【惠州文脉·风物】深藏古诗四百余年 黄沙洞十二景今成旅游热地

本文摘自新浪旅游,原文链接:https://k.sina.com.cn/article_5787187353_158f1789902001cehi.html,侵删。

统筹策划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骁鹏 马勇

文/苗理洁 李海婵 插图/杜卉

羊城晚报《惠州文脉》9月17日版面图

一提起惠州市惠城区黄沙洞,人们便想起著名的黄沙洞汤泉,高峰时这里每年吸引超过60万名游客。少人知晓的是,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。黄沙洞四面环山,植被茂盛,森林覆盖率达93%,风景怡人。近年来建设打造的“黄沙洞十二景”,更因丰富的文化内涵,成为游客的打卡点。

近日,记者实地走访,发现“黄沙洞十二景”并非新事物,而是拥有400余年的文化积淀。黄沙洞刘氏先祖自明末开基,在族谱中记载了“十二景诗”。随着时代发展,部分景观已经湮没,部分景观被赋予新内涵。近年来,当地发展乡村旅游,重新追溯历史,挖掘完善“十二景”,使其成为一张旅游名片。

黄沙洞十二景,既有自然景观,又有人文景观,更不乏神奇传说;不仅展示了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与秀丽风光,还撑起代代黄沙洞人美好的期望,见证了黄沙洞从开基以来的不断繁衍发展,凝聚了客家人的人文理想与生存智慧。

黄沙洞四面环山,林木资源丰富。族谱中记载了“黄沙洞十二景诗” 杨锦强 摄

黄沙洞四面环山,十二景之首便是“金山朝雾”。族谱记载:“数峰高耸碧云间,朝雾蒙蒙不见山。一片浮遮金镜蕴,迟迟捧出照朱颜。”青山距村庄东边数里,植被组成巨大的绿屏障,直指苍天。最引人入胜的风景,是山涧常常升腾的雾霭。丰富的植被,吸取大量的水气,水气在夜里凝聚成悬浮水滴。夏季早晨,森林飘然弥漫起氤氲的气息。太阳初升,金光万道,山林沐浴在金色的霞光里,如诗如画的景致,被人称之“金山朝雾”。

“夕阳飞絮乱山头,路上行人只自愁。我生坐观情暮景,知回鸟倦向林投。”这是黄沙洞十二景中的“寨顶夕晖”。寨顶是村庄北处最高的山,海拔近300米。这座“鹤立鸡群”的山峰,守护着横沥大地星罗棋布的村庄。若在傍晚时分登山,极目远眺,方圆数十里的景色一览无遗,尽收眼底。村村寨寨的楼房屋宇,融入暮色的袅袅炊烟,依附着落日的余晖,静谧而安详。

黄沙洞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,如珍贵的杉树、甘榄树、荔枝树和龙眼树等。一棵古老的甘榄树,要四个人手拉手方能合围。“段上冈浮四面田,周围耕地觅丰年。秋来禾浪随风卷,举目平畴一望连。”这是黄沙洞十二景中的“浮冈黛翠”。与林木遥相守望的,是数百亩经代代黄沙洞人深耕细作的良田。每当金秋十月,秋风轻拂,稻谷飘香,一望无际的田野悄然换上金黄色的外衣。那青葱的山林与丰收的稻田,黄绿相间,相映成趣。浮冈黛翠,俨然一幅色彩斑斓的大画卷。

这里不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,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。“汤泉滚滚汽如云,泉面温凉水自分,难洗人间羞耻面,最宜风浴去尘氛”。这是黄沙洞十二景之中的“汤泉蒸汽”。汤泉水温可以将鸡蛋烫熟,给村庄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能。它在地底下蕴藏了千年万年,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可强身健体。近年来,当地吸引了大型企业入驻,家庭汤泉旅馆更是遍布黄沙洞,带动当地老百姓走上勤劳致富之路。

除了温泉水,还有清泉水,生命之水在这方土地交错有序流动。“一条素链系黄沙,泉泉群流岂有涯。陂涨农家都顺适,水平到位在吾家”。这是黄沙洞十二景之中的“石陂潮涨”。陂头即是水头,就是黄沙洞人集体的命脉。从刘氏扎根黄沙洞之时,水利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。可以想象,那陂头有过“人语潮落晚吹凉,万窗灯火转河塘”的景象。

“涧潭有水走庚丁,最爱星浮水面迎。若不归恒何足道,四美美去去难还”。涧下隐藏在黄沙洞西边的林地,实为冬暖夏凉一深潭。潭水深至十几米,然而澄澈幽蓝,波光粼粼,散发盎然生机。这是黄沙洞十二景之中的“涧下星浮”。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三象守口”赖锦清画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汤泉蒸汽”赖锦清画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榜岭高悬”赖锦清画

祠堂古屋古井留存至今

黄沙洞十二景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,还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。“不与豪家作箸床,偏来此处护村庄。漫垮熊虎狰狞守,却爱捍狮赞一方”。这是黄沙洞十二景之中的“三象守口”。三象,实为宗祠前的地貌三景象:依着山冈(狮山)而建,东有流水,西有大道。高埠、流水、大道应验了民间古老的风水歌谣:前有高埠后有冈,东来流水西道长。子孙世世居官位,紫袍金带拜君王,这是吉祥的地貌之象,也足见先祖之智慧。

宗祠建筑在狮山下。狮山,因形似一头威武的雄狮而得名,包含着对祖先的浓厚崇敬。在客家人眼里,山与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。山有森林,有泉水小溪,有欣欣向荣的树木,是生气的象征。“雄狮护卫”,倾注了客家人的理智和情感的灵动,借这一形式透露客家人众多的生命乃至人格的信息,随后演变为当地景致——“独狮捍门”。古诗有云:“独立当前数百年,昂然面顾势翩翩。也知百世称王者,竞得捍门到处传”。

“深挖井成贮玉浆,无言相对两鸳鸯。骈头清澈甘泉冽,碧水涓流百姓房”。这是黄沙洞十二景之中的“鸳鸯古井”。鸳鸯古井陪伴着刘氏族人走过数百年光阴。井一方一圆,象征着地方天圆。井深十几米,井壁用麻石砌就,水清而幽。一左一右分列两旁,如一对恩爱夫妻相依守望。客家人传统的风水文化认为,水深处人多富,水浅处人多贫;水聚处人多稠,水稀处人离散;从自然方面阐述水与人生活生产发展的重要性。鸳鸯井,见证岁月的流逝,见证黄沙洞从开基以来不断的繁衍发展,开枝散叶。

“客家围屋始于唐,一进三厅两边厢。四角雕楼防盗寇,精兵强壮乃儿郎”。这是黄沙洞十二景之中的“客家围屋”。黄沙洞建于清朝的古围屋,风风雨雨走过数百年。虽然风雨侵蚀年久失修,但仍以它特有的古韵吸引众人的目光。它是一段历史,是记载刘氏一族不断奋斗的历史,是家族崇宗敬祖,经过数代自强不息、勤俭持家的努力,累积生存经验以及历史文化的结晶。围屋的建成,无疑是家族迁徙黄沙洞之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由此纵观开基建村的过程,建筑物从早期的简陋走向复杂,从粗劣走向成熟。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围屋(两座),为一进三厅两边厢房的传统格式,体现客家人聚族而居、同心同德、团结互爱的习俗。所有栋梁、木柱、屏风均为精美的手工木雕,透露客家人跟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的审美取向。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浮冈黛翠”赖锦清画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金山朝雾”赖锦清画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寨顶夕晖”赖锦清画

鹤径岚烟榜岭彩云变幻

“山前有路曲弯弯,仿佛扬州古径间。今在仙人石上过,时时歌舞自往还”。这是黄沙洞十二景之中的“鹤径岚烟”。鹤径位于黄沙洞金山山间,弯弯曲曲,溯溪向上。这里草木葳蕤,绿翠无边,异石相间,别具韵味。民间传说远古时这里常有仙鹤栖息。每逢春分之日,溪水潺潺,山岚雾霭温润,漫山野花竞相绽放。伴随仙乐飘飘,霞光万道,天上七仙女骑鹤前来踏青赏绿。霞光映照林间芳草地,仙鹤为群仙翩然起舞,百鸟在花间啭鸣高歌。

传说并不完全杜撰,事实这里常有禽鸟聚集栖息,只不过不是仙鹤而是鹭鸟。此地有山有水,有花有林,正是鹭鸟筑巢安家的理想之地。白的、灰的鹭鸟清晨外出觅食,傍晚陆续归来。走过鹤径,有砍柴的樵夫,割草的少妇,有采药的郎中,还有应季登山读圣贤书的文化人。于是,文人雅士寄情溪水山石间,领悟山水宁静、博大的深邃;观草木摇曳生姿、鸟儿互爱的生命灵性,遂浮想联翩,萌生诗意,给后人留下此地美名:鹤径岚烟。

“南离出地势腾腾,照耀黄沙一洞天。丹阳高悬知榜样,仕人时望姓名登。”这是黄沙洞十二景之中的“榜岭高悬”。自古以来,无数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,都只为一朝金榜题名,尔后飞黄腾达,实现人生理想。位于黄沙洞南面一座百余米的榜岭,印证了古代先民对科举仕途的追崇与向往。民间流传一个美丽的传说:学子赴考,若能登科及第,天边会展放神秘莫测的祥云,预告本地有学子中了科举。故放榜之日,百姓会关注榜形山岭的天边,是否有彩云的天像。

从刘氏先祖开基黄沙洞,便教育子孙后代勤奋读书,考取功名,光宗耀祖。古人讲究风水,认为靠着榜形的山岭,都有助于正文风和升士气。恰天公造化,鬼斧神工,上苍把神奇留在这方土地,“群峰开翠壁,天半可提名”,丰富的想象力竟也成就了风景。人们奋发向上的愿望由此可见一斑:像榜岭高悬,立意更高远,天公眷此地,代代出才子。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石陂潮涨”赖锦清画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涧下星浮”赖锦清画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独狮捍门”赖锦清画

文/图 李海婵 杨锦强 匡贇

近日,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得知,黄沙洞十二景点重现世人眼前,离不开政府、文艺家、村民等多方合力挖掘。

这一切要追溯到三年前,由于独特的自然资源与秀丽风光,黄沙洞村拟打造成为惠城区北部乡村旅游的亮点。2018年,为了挖掘黄沙洞的特色文化,惠城区委宣传部邀请惠州作家苗理洁参与调研。在跟老村民的聊天中,苗理洁意外得知,黄沙洞十二景已经有400余年的历史,且族谱中有相关的古诗记载。

听到这一消息,在场的人都十分兴奋,立即去村民家中借阅族谱。然而,这本族谱是上世纪80年代复印的,随着时代发展,“黄沙洞十二景诗”与原始的记载有些许不同。但人们窥到线索,决定继续深入挖掘,借此机会还原黄沙洞十二景。

这项工作可谓困难重重。宗谱中仅记载“十二景诗”,再无其他资料,此外因年代已经久远,黄沙洞面貌改变,部分景观已经湮灭,部分景观还衍生出新内涵。为此,苗理洁等人在充分理解古诗的基础上,多次实地勘察,竭力定位景观所在地,同时新增了“鸳鸯古井”“客家围屋”两处村中古建筑。

经过数月努力,黄沙洞十二景最终敲定。惠州多位文艺家倾力推广宣传,诗人唐国华为新增景观创作诗文,画家赖锦清描绘了十二幅景观图,作家苗理洁创作十二篇文章,极大地丰富了十二景的文化内涵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当地设立了黄沙洞十二景点,立下石碑刻上文章,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。

“以前游客泡泡温泉吃完饭就走了,现在游客可以多些旅游景点参观。”据黄沙洞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主任刘国华介绍,黄沙洞十二景打造完成后,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。接下来,当地将保护挖掘好历史文化资源,做好文化传承。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鸯鸳古井”赖锦清画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客家围屋”赖锦清画

黄沙洞十二景之“鹤径岚烟”赖锦清画

高峰时一年揽客逾60万

从惠州市区江北出发,上广龙高速,再沿着120省道,203县道一路向前。约一个小时后,一座热闹的村庄映入眼帘。路上随处可见温泉民宿、农家乐的招牌,时不时看到旅游大巴拉着一车游客前来。据黄沙洞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主任刘国华介绍,高峰时黄沙洞每年吸引超60万名游客。

追溯黄沙洞村的历史,明代末年,作为客者的刘氏从梅州迁入后,出于对当地黄氏族人的尊重,且该地以马鞍山夹成“洞”,即“黄氏人家的山洞地”,久而久之便定名为“黄沙洞”。当地自然风光秀丽,四面环山,森林覆盖率达93%。村内有特色的温泉资源,分布面积约500亩,温泉泉水温度在60℃-90℃之间,天然温泉潺潺流淌了400多年,常年长流不息。

黄沙洞客家围屋风雨侵蚀年久失修 杨锦强摄

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,黄沙洞村从沸塘小组的第一口温泉眼开始,到第一家温泉民宿经营,再到现在有近50多家集温泉、民宿、餐饮一体的黄沙洞温泉食宿行业,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还吸引了不少外出工作的村民返乡。看好家乡的发展,2019年,村民刘记生放弃了体制内的工作,从珠海返乡创业,成立文旅公司,打造了多家民宿酒店,带动几十名村民就业致富。

未来,黄沙洞村发展潜力巨大。记者获悉,今年惠城区将率先启动两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的创建,其中“翰墨梅香·竹海温泉”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位于横沥镇,将以黄沙洞为主,覆盖了10个行政村与矮陂圩镇。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,充分挖掘现有的美丽乡村、特色农业、历史文化、乡村旅游、山水林田湖等优势资源禀赋,统筹整合资源集中投入,提升乡村风貌水平,推进生态价值转化。 (李海婵)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

打赏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您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分享从这里开始,精彩与您同在

评论

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...